星期日, 8月 17, 2008

講義》讀者10問黃俊雄

  • 2008-08-05 今日晚報 【文╱黃瀚瑩】

    1933年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為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黃海岱次子。黃俊雄長年改革布袋戲,在傳統戲劇中注入諸多現代元素。1970年將「雲州大儒俠史豔文」搬上電視螢幕,播出時造成萬人空巷的盛況。近年除持續演出、推廣布袋戲,亦積極籌畫布袋戲歌劇,希望藉此宣揚台灣文化。

    你生長於布袋戲世家,請與讀者分享當年的生活

    我的童年正逢日據時代,社會普遍貧窮,當時生活真的很苦。我們家沒有田,父親雖演出布袋戲,卻沒有自己的戲團,哪�需要師父演出,他就往哪兒去,時常不在家,母親則靠打零工貼補家用。我年紀很小時,就得幫忙割稻、養豬,不但自己做,還帶著更年幼的小妹。我讀書時總是打著赤腳,記憶最深刻的,是時常自己炒土豆、批發香蕉,拿去跟日本兵換香菸轉賣。兵菸比較好抽,能比土豆、香蕉賣得更好的價錢。因為童年時營養不良,身體瘦瘦小小,一顆頭顯得特別大,所以父母都叫我「大頭」。

    我的父親、大哥都在演布袋戲,但父親認為做這行要四處流浪「跑碼頭」,實在很辛苦,因此一直很反對我學戲。但我的音感很敏銳,私下跟著北管師父學打鼓,學胡琴,偷偷摸摸,很怕被父親發現。某次,演奏樂器的後場缺人,父親為此很困擾,這時才有人跟他說:「叫大頭上場就好了啊。」父親聽我唱北管嚇了一大跳,這才知道我背著他練習。

    儘管如此,父親依然不贊成我拿戲偶上前場,但我還是偷學,手拿著戲偶,對著鏡子練習生、旦、淨、丑不同的動作、口白。

    有一次,父親受邀在廟口演出,一天連演數場,但他卻罹患重感冒。演出時間已過,台下觀眾不耐煩,紛紛鼓譟抗議,我只好硬著頭皮上場。當時我個子小,得搬椅子才搆得到戲台,也還沒變聲,童音生澀,但觀眾卻看得目不轉睛,紛紛豎起大拇指,讚我是「神童」。其實,我那時已經十七歲了,因為發育得晚,看起來像只有十二、三歲。

    學習布袋戲的過程中,最辛苦之處為何?有什麼難忘的經驗?

    我十九歲開始獨立開戲台演出。起初到一些小地方演戲,票價比別人便宜一半,只要一塊五毛,都沒人來看。有一次,我們在台東知本結束演出,前、後場一行人掏掏口袋,居然只有兩塊錢。沒錢坐車怎麼辦??我們只好用走的。那時真是井底之蛙,不知道距離有多遠,很天真地想走到高雄找大哥。走啊走,從半夜三點半走到隔天中午,才走到大武山。我還扛著裝戲偶的箱子,鞋底都走破了,最後實在累得受不了,在路邊休息。這時,一名載豬的司機,問我們要不要坐車??我們以為遇到救星,高興地跳上車,司機卻跟我們說要收三塊。我們沒錢,只好又下車。司機後來知道我們在演布袋戲,馬上問我認不認識「岱師」??我說,那是我父親啊。司機一聽很高興,原來他是我父親的戲迷,又叫我們上車,免費載我們去高雄。費盡千辛萬苦,我終於到了高雄,又累又髒,一看到大哥,眼淚都流了下來。

    你曾改良戲偶,並加入流行音樂、聲光效果等,是什麼原因讓你勇於創新

    雖曾吃苦,但我二十歲開始走運,演出很受歡迎,有時一場吸引上千名觀眾。有觀眾抱怨,坐在後面根本看不到,我便嘗試將戲偶加大。

    一九五八年,我計畫拍布袋戲電影《西遊記》,電影必須有特寫鏡頭,我想戲偶沒表情,拍起來不好看,於是自己設計,再請師父做出眼睛、嘴巴都能動的布袋戲偶,結果非常轟動。當時台灣還有美國新聞處,「阿督仔」處長還將《西遊記》推薦到法國,參加坎城影展。

    我也發現,布袋戲的音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有些觀眾告訴我,他們常被北管的鑼鼓聲打斷情緒。於是我也進行音樂上的創新,例如「雲州大儒俠」中的史豔文,出場音樂就是「出埃及記」,悲壯又有氣勢。

    一九七○年,「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在台視播出,創下百分之九十七的驚人收視率,請與讀者分享當時對社會的影響。

    當年每到中午播出時間,就有很多學生蹺課,農夫不耕種,醫師不看病人,計程車司機也不載客;當時有小學生寫作文,題目是「最偉大的民族英雄」,小朋友竟然寫「史豔文」,結果被學校記過。

    最有趣的,是有人跟我說,他某天發現家中的電視不翼而飛,便問他父親怎麼回事?他父親說:「『藏鏡人』竟然這集還沒死,我氣得把電視給丟了,再也不看了。」但他隔天中午回家,竟發現他的父親還是忍不住,跑到鄰居家繼續看布袋戲。當年這齣戲也海外運動員紀政到美國比賽,還把《TIME》雜誌的報導寄回台灣給我,日本、德國也都曾洽談播出事宜。

    你對「好戲」的定義為何?

    布袋戲的表演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我認為內容都必須傳達「忠孝節義」,才能算是一齣好戲。道德用講的不會有人想聽,如果用演的,而且演得出神入化、引人入勝,那就成功了。從前社會的人,不也常藉著看歌仔戲培養品德?

    你不但是布袋戲大師,更是優秀的劇作家、導演,如何擷取靈感?

    我多半是由日常生活中體會,光是現實社會的題材就演不完了。我喜歡與人聊天,但不是單純的談話,而是從中觀察一個人細微的表情、動作、語氣,對角色的塑造很有幫助。

    此外,多看書也很重要,尤其我讀了很多漢文書籍,唯有如此,寫出的對話才會優美且耐人尋味。

    你創造出許多經典布袋戲角色,最喜歡其中哪一個角色?

    所有的角色我都很喜歡,尤其是駝背、暴牙,拄著柺杖的「秘雕」。他原是美男子,因故變成醜陋的模樣,但他心地善良,不敢讓尋夫的妻子「大節女」知道自己真實身分,怕妻子傷心,因此一直苦苦隱瞞,我特別喜歡這一段戲。

    你日前宣布,將計畫推出有史以來第一齣布袋戲歌劇《西遊記》,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國外有《貓》、《獅子王》等水準高超,歷久不衰的歌劇,但台灣卻沒有。我希望推出布袋戲歌劇《西遊記》,不用西式唱腔,而是加入台灣民謠、南北管等元素,演員多達三十多人的大型表演,希望能巡迴海內外。這是宣揚台灣文化最好的方式,我希望觀眾看了,會有「真不愧是台灣布袋戲」的讚歎,若有盈餘,我也想用這筆經費從事公益,回饋社會。但我不希望工作人員只參與這齣戲一、兩年便草草解散,讓他們對未來沒安全感,覺得生活沒保障。這個計畫困難重重,沒有上千萬經費很難成功,但我還是要衝衝看。

    對台灣未來布袋戲的發展有何期許?

    政府應推動布袋戲,也要勇於改革,舊戲若能新作,才能吸引年輕觀眾。現今有些布袋戲偏重科技、動畫,但若只是打打殺殺實在不好,我認為布袋戲的內容絕不可偏廢,一定要有教育意義。

    幸福嗎?

    知足就是幸福。我一路認真地做,能有所發揮,且自娛娛人,因此我是個幸福之人。

星期三, 8月 13, 2008

老外看台�》�性自由 台�人超可�

堀��二
�籍:日本
年�:60�
�台:17年
��:中原大�建�系主任

(�者屠惠�/�影)

�台十七年,堀←�二�研究台�建��水的����作家,成了��大�科系少�的外籍系主任。妻子郭中端����的宜�冬山河岸景�,�人津津�道,夫妻�持���台��境改造新��。

�自服�性�的日本,堀←�二��台�人的意�多,做建�、�境���,得花更多���通。但他�:台�人�是比日本人可�。

不��� ��心吃��

�:台�人�你什�印象?

答:和�、�朗,很容易交朋友。台�人�面多半�互相�心「吃��?」,似乎把吃�看得很重要。日本�有耶!在日本,工作��肚子��被�,代表你不�心。工作永�比吃�重要。

台�人不太喜���,我想原因之一,是公�等��性的�地不足,活�空�受限。台�的父母���鼓�孩子多��,否�不利�民健康。

��理� 想像力差一�

�:你在台�教�,教法和�生反�,�日本有何差�?

答:台�的�生很尊敬老�。�台��生上�,要有清楚的方法和理�,好像要有一套理�他�才安心;日本人不太喜��理�,��用感�做事。我教建���,要台��生�一分建�分析�告大多���,�得��是道;但要他��空想像��一�房子,�就不�得�得好,明�弱很多。

我想�是�小就受文字��的�故,要把文字「翻�」成建�造型,有些困�。

日本�生常�感��作��,��、建���都很有想像力,�不太有��能力。我猜可能是�小被��服�的��,如果有太多理由�被�。

我也好奇,�什�台�人���出�留�?同�是海��家的日本人,出�念�的比率���高。�不一定不好,或�是�台�更��化的�力。

婚照�密 很不好意思ㄋㄟ

�:吃�台�人的喜酒�?

答:有,�件事印象很深刻。我很��,�什�台�人在�婚前要花�拍那�多照片?而且有些�面很�密,�公��大家看,很不好意思耶!在日本,�是很私人的事,�多在床���「�」字。

日本吃喜酒,桌上�有每�人的名牌,��是「指定席」,主人很清楚有多少人��,而且男士都��穿黑西�、白��(�加���打黑��)。有一次在日本,我��打���,�果�得奇��服、格格不入。

在台�比��性,不�穿著�那��究,大家也�便坐;�客可能少於�期,也可能多很多,幸好我��碰��位子坐的��。相�之下,日本人就太��、��了;台�人比�自由派。

�榔西施 有趣又能提神

�:看�台�的�榔西施�?

答:嗯,我�得很有趣,好像荷�情色�窗秀的台�版,很有提神作用。我�得她�的穿著有�很有�意,只要不太�火,是很有趣的社�文化。

�:台�多�女性�了婚仍��上班,和日本不一�?

答:日本的女性�婚後,往往做��家庭主�。她�在�婚前要先��茶道、料理、正�的穿著和搭配方式,好��婚後生活。好�是家�舒�整�,但男人肩上的�子就重了。

在台�待久了,我很清楚女性要兼�工作、家庭的辛苦。�然很忙,我��量�忙做家事,因此比����另一半。有��在累垮了,只好找��清�工�忙打�。但我�持不�外�,我�得打�最好�是自己�,可��美化空�,靠外�就�不到了。

【2008/08/12 �合�】

星期二, 8月 05, 2008

早年開墾聚居 數字為地名

  • 2008-08-03 中國時報 【詹伯望】

     進入廿一世紀,還能見到以數字為名的地名─「十二戶仔」,饒富古意;和現代鐵路因為科學園區而命名的「汐科」站對比,直如霄壤。

     先民墾地,漠漠平野,住戶稀少,數家聚居守望相助,久而即成地名。如屏東有六塊厝、九塊厝,台中有四塊厝,台東有七塊厝,嘉義有五間厝。

     另外,為解決資金勞力不足的問題,常由數人合股開墾,如台北縣有五股、六股,台南縣有三股、七股;有股亦有份,斗六有十三份子,台南市有三份子。

     宜蘭平原拓墾時,墾戶常聯合十個或十個以上的佃戶一起闢荒,十小結結合一結,轉化成地名,如二結、五結、十六結。

     荷據以來,臺灣土地丈量都以甲為單位,亦成為地名。台北一帶就有九甲、十二甲,台南縣有三甲、六甲、十三甲,鳳山亦有五甲。五甲相當於一張犁的面積,故台北市有三張犁、六張犁,高雄也有八張犁、十張犁。

     甚至,連開墾時捉鬮以定先後的「鬮」字,也被用作地名,如宜蘭員山有三鬮,北縣三峽有二鬮,高縣阿蓮有九鬮等等。

躲風災 南投12戶仔遺世7年

  • 2008-08-03 中國時報 【沈揮勝╱南投報導】

 山中難民營▲南投縣「牛車寮」的12戶人家,桃芝受災後集體避居山區建鐵皮屋,過著沒有門牌、水表和電表的遺世生活。(沈揮勝攝)

     台灣鄉間聚落,多以環境特徵為名。桃芝颱風後,南投縣信義鄉多了一個新地名,叫做「十二戶仔」。災戶陳清枝等走投無路,數十人避居深山台地,十二間竹管鐵皮屋,陪他們度過七年悽苦。遺世如美斯樂,但活得比泰北孤軍更沒尊嚴。

     七十歲的陳春揚說:「美斯樂還有觀光業呀!哪像咱早遭被遺忘?」六十一歲阿嬤陳鄭玉蘭表示,連個門牌都沒。中生代的廖炳榮補充,沒水用,引山泉洗澡;沒有電,從被沖毀的老宅接舊電表應急。住斜對面的黃梅則急著出門幹活:「日頭曬頂了,屋內會比陽光下還熱十度!」

     沒門牌 鐵皮屋內棉被濕透

     陳順貴、郭傳勝、黃清樟等十二戶,原居住陳有蘭溪上游支流的「牛車寮」河階地。九十年桃芝洪峰破堤,三、四十人連夜疏散避難。翌日清晨,陳、郭等五宅遭洪水沖走,餘七戶亦岌岌可危。災後沒有人敢回家過夜,在同富國小棲身一個半月。

     同年八月中旬,鄰長陳順貴與大夥兒商量:「校園開學在即,得另找棲身處。」眾人七嘴八舌,湊出四十萬元,取得舊宅山邊,一片台大實驗林出租地的使用權。劈竹為梁、鐵片蒙皮,打造難民營,耗時一個月。

     敏督利颱風來了,鄭添財的河階舊宅隨波逐流。「好佳在,沒住在裡面。」艾利颱風侵襲,廖秀英宅邊菜園,擋土牆又缺了大塊。杜鵑颱風時,頭頂上的玉山如鬼哭神嚎,屋頂鐵皮掀掉大半。卡玫基帶來五百公厘雨量,躲在屋內棉被濕透。

     屋陋心滿足 憂棲身地不保

     不過他們很滿足,因為這裡安全。房舍雖簡陋,但畢竟也庇護了十二個家庭,歷七年風雨歲月。惟一抱怨的是,「十二戶仔」像是被遺棄的孤兒,只有選舉前,才會有候選人登門。

     此外,他們自去年底起,陸續接到台大存證信函,指他們違規使用土地,必須限期拆除。居民說,已經找不到其他安全居住地了。曾希望能以地易地,或賣、租給他們安身都可以,但對方不答應。「連難民營都沒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