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30, 2008

縣市整併…一堆中山路中正路怎麼改 議會熱烈討論

自由時報20081029
台中縣市要合併,台中市「中正路」也面臨存廢問題。(記者唐在馨攝)

〔記者唐在馨、張瑞楨╱台中報導〕台中縣市合併,2縣市都有的「中正路」、「中山路」,到底要「各留各的中正、中山」,還是「中正路也要整併」?值蔣中正誕辰前夕,引發不少趣味話題。

台中縣市一旦合併,光是戶籍問題就是一項大工程。昨天有議員質疑,光是一條「中正路」,台中市也有、台中縣還有好幾條,屆時是「只留一條中正路」,還是整個大台中有好多條中正路,讓合併升格後的「台中市」變成「擁有最多中正路的都市」?

副市長蕭家旗說,這點可以討論,例如所有的「中正路」都留著,但前面加個地區名,例如「豐原中正路」、「台中中正路」;議長張宏年則說,台中市的中正路是台中第一條20米以上的道路,應該要留著,其餘台中縣幾條中正路都比較小,應該改名,否則大家會「霧煞煞」。

民進黨籍議員賴佳微、陳淑華等人則說,乾脆全部換掉,大台中不要再有「人治」思想的路名;國民黨議員楊正中說,事情千頭萬緒,大家只有「跟著感覺走」,到時候看各方說法如何再決定。

台中縣豐原戶政事務所主任曾大榮認為,台中縣各鄉鎮市幾乎都有中山路、中正路,解決辦法只有2種,其一是更換路名,但工程龐大,可能牽涉到好幾萬戶,戶政人員會累個半死;其二是沿用舊名,但要加註區名。

此外,他指出,路名的銜接也是很大的問題,新闢道路比較沒有這個問題,例如台中市崇德路延伸到台中縣潭子鄉還是稱崇德路,不過,一些已有一段時日的道路,將出現許多怪現象,例如台中市北屯區的北屯路,進入潭子鄉後變成中山路一段至三段,進入豐原市之後又變回中山路。

冠地區名最簡便

曾大榮說,最簡便的方法是沿用舊名,但「前面要記得加幾個字」,例如加註豐原市區或潭子區,如果沒有加註,台中縣有20多條中山路,不但郵件都無法送達,水電維修、快遞等服務業人員,恐怕也找不到地址。

布農族耆老 祖居地尋根

自由時報20080913
信義鄉布農族Tamapima姓氏族人在福高南投休息區尋根,該處為LAMUNGAN布農族起源地,族人盼未來能成為布農自治區政府所在地。(記者陳鳳麗攝)

現福高南投服務區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中寮鄉、名間鄉和南投市一帶,是布農族起源地「LAMUNGUN」,信義鄉布農族耆老12日到此尋根,向祖靈致敬,族人希望未來能作為布農自治區政府所在地。

信義鄉布農族Tanapima姓氏族人,昨日傍晚前往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南投服務區尋根,他們一行就在寫著「LAMUNGUN」大字前方的空地,圍著圈圈唱八部合音,耆老們都神情興奮,因為族人一直有著「死前一定要去過LAMUNGUN」的心願,此行等於達成一生中最大的心願。

盼成立自治區政府

這些年長的布農族人,有不少人在「LAMUNGUN」大字前許願,希望未來政府讓原住民族群自治,「LAMUNGUN」可以作為自治區政府所在地。

唯一史料記載地點

擔任領隊的信義鄉公所托兒所所長田茂盛指出,LAMUNGUN是布農族起源地,是該族目前為止唯一在史料中有記載的地點,依照耆老口述及史料記載,「LAMUNGUN」應是指中寮、南投和名間交界的一大塊區域,祖先應該在此生活很長一段時間。

耆老們都說,祖先是在1200年前離開此祖居地,沿濁水溪往山上遷居,聽說當時發生瘟疫導致祖先遷居高冷山上,目前布農族人多居住在信義鄉海拔從1300公尺到 1700公尺的區域。

田茂盛說,後來在信義鄉玉山區生活的布農族各社群,有部分沿著中央山脈往東遷徙,據說,丹社群最早分支到東部,在17世紀就展開,巒社群在18世紀,郡社群則在19世紀遷到花東地區。

布農族

布農人稱「人」為bunun,後來演變成為族名。族人現多分佈在南投縣信義、仁愛,花蓮縣卓溪、萬榮鄉,高雄縣桃源、那瑪夏,和台東縣的海端和延平。人口數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四位,分佈面積僅次於泰雅族。該族是父系社會,以氏族為基本構成單位,並利用氏族中的各級單位組成部落中的組織系統。

在台灣原住民族當中,布農族最先被國際人士知曉。據悉,西元1952年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寄到聯合國的文教組織,國際音樂學者才打破過去認為音樂起源是由單音和雙音而發展至和音的理論。

星期一, 10月 27, 2008

老外看台灣》博碩士很多 英文路標有點亂

Andy Nguyen
國籍:加拿大
年齡:43歲
在台:4年
現職:保險公司主管

記者鄭朝陽╱攝影

廿四小時書店、不眠的夜市、勇猛的計程車酘都是「台灣人」給世界的鮮活印象。透過外在注視的眼睛,更能看見自己,不論是陰影或光環。 「老外看台灣」專欄於每周二推出,由在台外國友人的眼睛看台灣,發現自己,認識自己,也更珍惜台灣。

Andy是越南裔的加拿大人,他看身邊的台灣人,博碩士很多,談吐讓人感覺「台灣人挺有學問的」;但路上有情侶大打出手、捷運站有人掉落鐵軌等意外發生時,看熱鬧的多、出面相助的少,讓他百思不解。

問:對台灣的印象是什麼?

答:有秩序、有禮貌。四年前我去北京學中文,在那裡搭公車、搭地鐵,沒有人排隊!到餐廳吃飯,我這不會講中文的黃臉孔沒人搭理。跟我在台灣完全相反。

台灣井然有序,人也比較有禮貌。但我來自加拿大,地廣人稀,會覺得台灣到處都是人,看起來好像很忙,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不過,我身邊的人不是碩士就是博士,教育程度很高。跟他們談各種話題,也都能對答如流,感覺台灣人好奇心強、很愛吸收資訊,什麼都懂。

走在台北市,大多數引導設施都盡量標示英文,台北市很努力要營造國際化的城市環境。但是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在台北市要看地圖找路還是有點辛苦,因為地圖上的英文標示和道路上的常常不一樣。

問:在台灣很容易交朋友嗎?

答:我覺得台灣人的社交態度比較保守,不是很大方。比如說,我在美國底特律機場的候機室酒吧裡點了一杯啤酒,待了半小時,很快就會認識好幾個人。和獨處的遊客攀談、交朋友,在國外是很平常的事;但我在台灣、甚至亞洲的酒吧裡,從未碰到類似的情形。

我也嘗試在台灣試探商機,跟商場的朋友討論生意時,對方一群參與會議的人會故意用你聽不懂的語言交談,比如台語,讓我很尷尬,覺得這種舉動對別人不夠尊重。

問:看過讓你覺得奇怪的現象嗎?

答:有,兩三年前我在台北看到街上有情侶打架,兩個人打得不可開交,也互相叫罵,旁邊不少人圍觀,就是沒有人勸架或do something(做點什麼),我趕緊打電話報警。

還有一次,一位女士在台北捷運站不小心跌進鐵軌區,現場的人也很多,大家還竊竊私語討論,我在師大學中文的日本朋友看到這緊急情況,二話不說,立刻跳下去救人。之後他無奈地跟我說:「大家都在看熱鬧,卻不會出面做點什麼,太奇怪了!」

我乍聽也以為是人與人之間太冷漠的結果,但冷漠是連看都不想看,為什麼喜歡看熱鬧,卻不會設法幫助解決呢?這是什麼心態,我一直想不通。

問:你給台灣什麼建議?

答:我在各種場合碰到廿歲上下的年輕人,發現這些年輕人沒有清楚的人生方向,不知自己該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一路走來,多半是父母幫他做的決定。如果大多數年輕人都是這樣,我想這很嚴重。

【2008/10/07 聯合報】

老外看台灣》台產毒舌罵到哭 德國派更毒

孔榮(Raoul Kubitschek)
國籍:德國
年齡:26歲
在台:8個月
現職:德國經濟辦事處科技組長

(記者李承宇╱攝影)

來自德國柏林的孔榮很喜歡看台灣的歌唱選秀節目「超級偶像」,因為在參賽者與評審的互動中,他發現台灣人含蓄與厚道的一面。

但是孔榮不能適應台灣人「把工作帶到晚餐桌上」的應酬文化,因為他服膺德國的傳統觀念:工作就是工作,喝酒就是喝酒。

選秀常復活 台灣很多情

問:你很愛看台灣的歌唱選秀節目?

答:現在很多國家都有這種節目,德國也有。你們覺得台灣的評審已經很「毒舌」了,但是跟德國比起來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德國評審更直接、更不留情面。

台灣人講話都比較委婉、含蓄,對人比較厚道。如果滿分十分,台灣評審通常都給八、九分;講評會先說你的優點在哪裡,最後才會批判你的缺失。我發現台灣這種節目的篩選淘汰並不嚴厲,參賽者還有敗部復活的機會,這是台灣有人情味的一面。在德國的選秀節目,出局就是出局,沒有第二句話。

但是這種「不直接說」的含蓄態度,有時候會造成困擾。在業務上需要台灣人幫忙的時候,如果他們沒辦法,不會直接拒絕,而是會說:「讓我考慮一下。」

唱不好飆淚 粉絲挺也哭

還有,德國的選秀節目,參賽者是被批評到哭,但台灣的參賽者是為了親情、友情而掉淚。有參賽者唱到一半忘詞,事後難過到哭了,怪自己表現不好,更覺得對不起教他唱歌的老師!

台灣的歌唱選秀節目中,大家都唱自己的歌,無論是國語歌還是台語歌。但德國年輕人都喜歡唱英文歌,覺得這樣才時髦,認為只有老一輩才會喜歡德文歌!

但是我覺得只有唱自己的歌,才能讓自己投入感情去詮釋。很多年輕人唱英文歌都是只懂旋律,對歌詞一知半解而已。

餐桌談公事 怪怪台灣人

問:你怎麼看台灣的應酬文化?

答:我們德國人總是說:「工作就是工作,喝酒就是喝酒。」我們會在會議室裡,花兩、三個小時把公事談完,工作結束後就是私人的時間;到時候要一起吃飯、喝酒都是私人間的聯誼,跟公事無關。

但是台灣人公私領域的界線不這麼清楚。大家會把公事帶到吃晚飯的場合繼續談。我可以感受到台灣人的壓力很大,工作很多,生活很少。大家應該要有多一些私人的空間,這樣對生活、健康都有好處。

台灣是個很有彈性的社會,什麼服務都可以很迅速獲得。像有朋友要找房子,房仲業者可以馬上派人來帶你去看房子;我要裝第四台,業者說第二天就可以找人來裝。這對一板一眼的德國人來說是不可能的。德國人往往會花時間訂下一個嚴謹的計畫,然後不輕易改變,更不可能說改就改。

怕鬼怕靈異 老小一個樣

問:你怎麼看台灣宗教信仰?

答:我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怕鬼。電視台上有很多靈異節目,朋友也會跟我說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靈異經驗,在德國大概只有小朋友會害怕鬼。在台灣常常可以看到路邊有人在燒紙錢、拿香拜拜。

台灣跟德國都是高科技發展的社會,但是宗教對德國人的影響愈來愈小。根據統計,會經常上教堂的德國人大概只剩百分之三,現在德國人大概只會過耶誕節和復活節而已。

【2008/09/23 聯合報】

老外看台灣》問薪水.問祖宗… 好奇心淹台灣

畢大尉(David Bernhardt)
國籍:紐西蘭
年齡:30歲
在台:兩年半
現職:英文教師

記者曾吉松╱攝影

紐西蘭人畢大尉說,台灣是個「什麼都可能發生的地方」。

畢大尉十七歲就離家獨立,以工作賺取旅費的方式旅行,曾二度從紐西蘭旅居倫敦,二○○六年來到台灣。以教英文為業,畢大尉不久前在東區小巷內,開了一小爿鹹派專賣店,賣紐西蘭家鄉味,卻意外幫他認識更多台灣的不同面向。

這個島 什麼都能發生…

問:你對台灣人有什麼印象?

答:台灣人很友善,也很好奇;路上不認識的人,也想知道你做什麼、賺多少錢。

我剛到台灣時,一句中文也不會說,只有寫著旅館名字的紙條。那個計程車司機帶我繞來繞去、打電話問很多人,我們花了一個半小時才找到那個地方。在那一個半小時裡,我從哪裡來、家裡有哪些人、去過哪些地方,司機都一清二楚了。

搭小黃 我底細被摸清…

要開這家小店前,我和朋友親自油漆、改裝,左鄰右舍走過,都很好奇以後要開什麼店。有個太太路過,跑進來找我們聊一聊,她離開一陣子後又回來,帶了很多食物、飲料慰勞我們。這在別的國家很少會發生!

問:你對台灣社會有啥觀察?

答:台灣人很愛乾淨,進別人家裡都要脫鞋;但是上廁所用過的衛生紙,卻丟在垃圾桶。

跳舞吧 不怕人潮圍觀…

在公園跳舞的老人,也很有趣。被那麼多人看,他們一點也不會不好意思。在我的觀念裡,在公園裡慢跑、做運動、打太極拳都很好,但是跳舞……還是覺得怪怪的,至少我做不到。

有一次,十幾、廿個跳完舞的老先生、老太太,成群結隊到我店裡吃紐西蘭鹹派,真的很好玩。我覺得他們充滿嘗試的勇氣,也體會到這個老社區的老人,不輸年輕人的活力。這是我以前在補習班教英文時,看不到的另一面。

7-11已變台灣文化了。生活方便,是我愛上台灣的第一個理由,不管搬哪裡都有便利商店,多晚都買得到東西吃,站在路邊幾分鐘就有計程車。要是在紐西蘭,打電話叫車之後,起碼得再等四十分鐘。

人黏人 與自然卻疏離…

問:你認為台灣的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

答:我很喜歡到新店的碧潭游泳,但是那裡的垃圾越來越多。我覺得很可惜。

這裡人和自然的關係很疏離。太陽很大,西方人迫不及待脫衣服曬太陽,台灣的女生卻撐陽傘,就怕曬黑了。我覺得皮膚黑很健康呀!但我相信很多人寧願待在有冷氣房的都市,覺得比較安全、舒適。

習不習慣接近自然,跟教育制度有關。我在紐西蘭,也是都市長大的小孩,但我們放學後到吃晚飯前的幾個小時,都在戶外玩、爬樹。台灣的小朋友功課壓力太大,放學後還要補習,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有冷氣的地方,怎麼會習慣接近大自然?

台灣小孩需要更多時間去玩。小孩子可以從玩耍、遊戲中學習社交的能力,學習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玩」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

等紅燈 摩托車擠到爆…

問:你如何看台灣流行騎自行車的風潮?

答:的確,騎自行車的人越來越多,環保、節能減碳,我覺得很好。但老實說,我愛摩托車,因為我太懶了,哈哈。

台北搭捷運很方便,騎摩托車卻可以更認識台北的大街小巷。我知道很多人批評摩托車製造空氣汙染,但我一位加州來的朋友說的很有道理。有次她在等紅燈時數一下,路口有四十部摩托車,「你能想像在加州,一個路口停四十部汽車嗎?」她認為,摩托車比汽車少占都市空間,我非常同意這個看法。

【2008/09/09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