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13, 2008

百果山的故事地名…躍然紙上

百果山的故事地名…躍然紙上
靜修國小輔導室主任邱美都和丈夫楊銘欽,攜手完成百果山村史。
記者何炯榮╱攝影

員林鎮百果山區,有一個令人驚悚的閩南語地名,叫「(殺)人坑」,如今雖稱為「待人坑」,這處古地名仍讓年輕一輩好奇,地方文史工作者楊銘欽、邱美都夫婦花1年多時間,攜手完成「探索泉州寮─百果山的春天」地方村史,細說百果山的故事和地名緣由。

邱美都是員林鎮靜修國小輔導室主任兼鄉土語言教師,95年、96年蟬聯國史館台灣文獻獎,她丈夫楊銘欽是她的專屬攝影師,鎮長吳宗憲邀請夫婦倆為員林的地標百果山尋根溯源,昨天舉行新書發表會,邱美都說,她很感謝彰化縣文化局、地方耆老協助,讓百果山的文化特色躍然紙上。

「百果山區湖水社區有一條隴頂古道,有一處地名叫人坑,也叫待人坑,地名的來源有不同說法。」邱美都說,當地耆老表示清朝時曾在此地設立軍用營盤,到日治時期改為刑場,俘虜營就在青年道場西面,即目前大慶商工汽車教練場,因而地方習慣稱為人坑。

另有一說,是當地有條山稜小路通往南投,早年商旅、挑夫往來兩地,入夜後常遇盜匪宵小出沒搶劫,血染坑道水流,古名坑人坑,後因地名不雅,才改為待人坑。

邱美都指出,還有一種說法,即古時百果山區有一條往來南投、員林的隴頂古道,當地是古道重要的路口,商旅挑夫會在此休息,再成群結隊上路,而有待人坑之稱,人坑是訛傳。

吳鎮長表示,前年底委請楊銘欽夫婦,撰寫百果山村史,收錄百果山幾千張照片篩選,新書記錄百果山主要的生活故事,厚實的書有14萬字、300張照片,內容有歷史發展、有果農生活故事、信仰以及公媽會活動、百果山風景區和神社的演變,也有地方詩歌創作,全部都真實呈現在書中。

【2008/01/03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