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05, 2008

早年開墾聚居 數字為地名

  • 2008-08-03 中國時報 【詹伯望】

     進入廿一世紀,還能見到以數字為名的地名─「十二戶仔」,饒富古意;和現代鐵路因為科學園區而命名的「汐科」站對比,直如霄壤。

     先民墾地,漠漠平野,住戶稀少,數家聚居守望相助,久而即成地名。如屏東有六塊厝、九塊厝,台中有四塊厝,台東有七塊厝,嘉義有五間厝。

     另外,為解決資金勞力不足的問題,常由數人合股開墾,如台北縣有五股、六股,台南縣有三股、七股;有股亦有份,斗六有十三份子,台南市有三份子。

     宜蘭平原拓墾時,墾戶常聯合十個或十個以上的佃戶一起闢荒,十小結結合一結,轉化成地名,如二結、五結、十六結。

     荷據以來,臺灣土地丈量都以甲為單位,亦成為地名。台北一帶就有九甲、十二甲,台南縣有三甲、六甲、十三甲,鳳山亦有五甲。五甲相當於一張犁的面積,故台北市有三張犁、六張犁,高雄也有八張犁、十張犁。

     甚至,連開墾時捉鬮以定先後的「鬮」字,也被用作地名,如宜蘭員山有三鬮,北縣三峽有二鬮,高縣阿蓮有九鬮等等。

躲風災 南投12戶仔遺世7年

  • 2008-08-03 中國時報 【沈揮勝╱南投報導】

 山中難民營▲南投縣「牛車寮」的12戶人家,桃芝受災後集體避居山區建鐵皮屋,過著沒有門牌、水表和電表的遺世生活。(沈揮勝攝)

     台灣鄉間聚落,多以環境特徵為名。桃芝颱風後,南投縣信義鄉多了一個新地名,叫做「十二戶仔」。災戶陳清枝等走投無路,數十人避居深山台地,十二間竹管鐵皮屋,陪他們度過七年悽苦。遺世如美斯樂,但活得比泰北孤軍更沒尊嚴。

     七十歲的陳春揚說:「美斯樂還有觀光業呀!哪像咱早遭被遺忘?」六十一歲阿嬤陳鄭玉蘭表示,連個門牌都沒。中生代的廖炳榮補充,沒水用,引山泉洗澡;沒有電,從被沖毀的老宅接舊電表應急。住斜對面的黃梅則急著出門幹活:「日頭曬頂了,屋內會比陽光下還熱十度!」

     沒門牌 鐵皮屋內棉被濕透

     陳順貴、郭傳勝、黃清樟等十二戶,原居住陳有蘭溪上游支流的「牛車寮」河階地。九十年桃芝洪峰破堤,三、四十人連夜疏散避難。翌日清晨,陳、郭等五宅遭洪水沖走,餘七戶亦岌岌可危。災後沒有人敢回家過夜,在同富國小棲身一個半月。

     同年八月中旬,鄰長陳順貴與大夥兒商量:「校園開學在即,得另找棲身處。」眾人七嘴八舌,湊出四十萬元,取得舊宅山邊,一片台大實驗林出租地的使用權。劈竹為梁、鐵片蒙皮,打造難民營,耗時一個月。

     敏督利颱風來了,鄭添財的河階舊宅隨波逐流。「好佳在,沒住在裡面。」艾利颱風侵襲,廖秀英宅邊菜園,擋土牆又缺了大塊。杜鵑颱風時,頭頂上的玉山如鬼哭神嚎,屋頂鐵皮掀掉大半。卡玫基帶來五百公厘雨量,躲在屋內棉被濕透。

     屋陋心滿足 憂棲身地不保

     不過他們很滿足,因為這裡安全。房舍雖簡陋,但畢竟也庇護了十二個家庭,歷七年風雨歲月。惟一抱怨的是,「十二戶仔」像是被遺棄的孤兒,只有選舉前,才會有候選人登門。

     此外,他們自去年底起,陸續接到台大存證信函,指他們違規使用土地,必須限期拆除。居民說,已經找不到其他安全居住地了。曾希望能以地易地,或賣、租給他們安身都可以,但對方不答應。「連難民營都沒得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