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惠就╱苑裡報導
![]() |
▲苑裡鎮25個里里辦公處的關防,裡字都刻「�」,圖為田心里辦公處的關防。(許惠就攝) |
公所和里辦公處對外行文都要蓋關防,數十年來大多數人看的只是紅印泥四四方方的印記,鮮少人仔細看裡面刻的字,甚至很多連掌管各里關防的里長也沒注意到這個現象,直到日前有人提出質疑,大家才感到奇怪,卻不知為何會把裡字刻為「�」。
林坤山表示,今年初上級函文全國各鄉鎮市公所以上機關,總統府今年有編列更換關防預算,有需要者可提出申請,他認為苑裡鎮公所的關防於民國47年5月換發,已使用50年,仍完好,字體清晰,而且刻的「苑裹鎮」是舊名,有保存價值,鎮長林月珠也接受他的建議暫不更換。
至於各里辦公處的關防是否要更換,林坤山表示,除非里長堅持要更換,否則他仍建議保留下來繼續使用。田心里長呂聯慶和幾位里長認為無傷大雅,使用得也很習慣,沒有必要更改。
對苑裡文史有深入研究的林坤山說,苑裡鎮地名是從道卡斯族番語語音翻譯而來,不僅如此,連多數里名也是番語譯音。最早苑裡的番語叫「里灣里」,後人在簡化番語之下,改成「灣里」、「灣麗」,再演變成「宛里」、「苑�」,最後形成今天的「苑裡」。
林坤山說,清乾隆29年設苑裹堡,日治時期取名苑裡區,大正9年改為庄,昭和18年把庄改為街。台灣光復後改為「苑裹鎮」,直到民國50年左右調整為苑裡鎮,沿用至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